【暑期社会实践】长安大学赴陕北地区“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1-07-24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字体: 设置

为推进红色旅游资源与革命老区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助力老区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丁永刚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以陕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走进红色旅游区县,考察红色资源价值,探寻老区振兴之路。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抵达陕西省延安市,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参观。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家通过聆听讲解和实地参观,系统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深切感悟到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随后,实践队来到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参观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故居和中心机关办公地。当年就是在这样狭小、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指挥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著作。


实践队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7月11日,实践队来到了南泥湾、梁家河知青旧址调研学习。通过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大家深刻领悟了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勤俭节约、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南泥湾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在梁家河村,大家参观了知青井、知青院,仿佛看到了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担任大队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形成了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红色文化品牌价值,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们正以他们勤劳、务实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实践团队与当地村民(“光荣在党五十年”荣誉勋章获得者)交谈


7月12日,实践队来到安塞区冯家营村,这里文化气息浓郁,腰鼓、绘画、剪纸等要素都汇聚于此,近几年,这里正在打造形成“千人腰鼓”文化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打腰鼓赚钱。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交流,了解腰鼓队的演出对其收入和生活的改变情况,以及带动乡村发展的状况。在安塞文化艺术馆,大家参观并详细了解了剪纸艺术、绘画、安塞民歌、腰鼓、陕北说书等民间文化资源。


实践团队合影


7月13日,实践队抵达陕西省榆林市,分别走访了绥德县赵家坬村和郝家桥村,考察当地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情况。赵家坬村在2017年启动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负责人杨振瑞的带领和介绍下,实践团队参观了赵家坬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到赵家坬村形成的以山地苹果为主导,以玫瑰、木瓜、红薯等为特色的“一主多副”产业布局,对助推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郝家桥村有着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郝家桥村探寻出了“红色旅游+绿色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践队员首先参观了习仲勋纪念馆,了解了时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在郝家桥蹲点调查、树立典型,推动大生产运动的革命事迹和刘玉厚等农村楷模的光荣事迹;随后来到郝家桥村湖羊养殖基地,了解基地产业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考察了基地建立前后当地村民的收入变化。


实践团队与赵家坬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交谈


7月14日,实践队来到米脂县杨家沟村调研学习。杨家沟村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确立了“红色旅游+黑色养殖+绿色田园”的“三色”产业发展模式。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和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了解到杨家沟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解放全中国的出发点,新中国的曙光就是从这里升起。随后,实践队来到杨家沟村特色养殖基地,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和介绍下,队员们参观了黑毛土猪和佳米驴养殖合作社,了解黑毛土猪和佳米驴的产销、收益以及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情况。


当地干部为实践团队讲解杨家沟村发展情况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学习,实践队员们感慨万千、收获颇丰,感叹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赞叹老区群众艰苦奋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的高贵品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努力增长才干,锤炼过硬本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争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闪光!


(审稿:郭云珠  网络编辑:韩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