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革命老前辈们建立了吃苦耐劳、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好党。支撑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不忘初心,探迹延安”暑期实践队为了在建党100年之际学习党史,感悟革命精神,在张平老师的的带领下,于7月10日至7月16日,赴陕西省延安市参观革命纪念馆及革命旧址、采访革命故事传承人、体会党的革命精神。在此期间,实践队的每位成员都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实践活动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以活动、学习、感悟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更深刻地体会革命精神,一方面,实践队前去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瞻仰烈士陵园;另一方面,实践活动通过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解、老师讲授,以及在南泥湾寻找革命故事并采访侯秀珍老人的方式展开。
实践队在南泥湾合影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志丹县,瞻仰刘志丹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在陵园门口看到的是八个大字“革命领袖,民族英雄”,这是毛主席给刘将军的亲笔题词。
讲解员讲述刘志丹的故事
队员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感受到刘志丹同志贴近群众、忠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片真心,了解了伟大领袖刘志丹将军的英雄形象。随后,队员们在刘将军灵堂前站成一排,三鞠躬致礼。中午十二点,实践队前往毛主席在保安县(现志丹县)的旧居以及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进行参观。队员们在毛泽东的保安旧居了解了毛泽东在保安县的主要工作,感受到革命先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品格。稍作调整后,实践队返回延安市,并于下午两点半来到延安学习书院,并在此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思想和理念。
7月12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洛川会议纪念馆,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入了解洛川会议的相关历史。实践队了解到,洛川会议确定了抗战路线,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国共两党合作的正确政策,组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并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大转折点。下午,实践队前往南泥湾拜访了侯秀珍老人。侯秀珍老人为队员们讲述了“南泥湾”精神的来历和内容。据侯秀珍老人说,1941年,八路军359旅为了缓解军队粮食压力,不得不选择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荒种地,战士们战斗、学习和种地一个都不落下,渐渐形成了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队员们与老人告别之际,老人号召大家继承南泥湾精神,努力学习,以后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并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随后,实践队来到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通过与侯秀珍老人讲述的红色故事相结合,实践队员们对革命精神的感悟更加深刻。
实践队与侯秀珍老人合影
为了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实践队于7月13日上午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在此,实践队了解到,枣园之所以被称为“延安中南海”是因为党中央在此居住时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斗争。
参观枣园革命旧址后,实践队来到张思德纪念广场,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践队领队姜沅辰在参观结束时说:“当下我们更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唯有心怀国家,有作为、赶作为,国家才能兴旺!”下午,队员们在四八烈士陵园瞻仰了英雄烈士的墓碑,并献上了对烈士们的敬意。
7月14上午,实践队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在参观大礼堂时,实践队注意到在礼堂正中央的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张平老师为队员们解释道:“之所以写着这句话,是因为在党的七大将毛主席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
下午实践队来到位于杨家岭附近的延安大学参观了延安大学的校史馆,并与我校其他几支赴延安的实践队会面,倾听了延安大学常改香博士关于“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主题讲座。
常改香老师讲述党在延安的十三年
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于7月15日上午参观了延安历史博物馆和王家坪革命旧址。有了前几日的学习基础,队员们在参观革命纪念馆后基本掌握了党在延安的革命足迹,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延安革命精神。
实践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延安市的宝塔山。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著名文学家贺敬之也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实践队参观了此处的窑洞,实践队了解到中共西北局实行自卫战争,保卫党中央,支援前线,开展整党、土改运动的事迹,为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领悟,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延安这片土地上,革命先烈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特殊时期的伟大事业。当今时代的青年人牢记历史,心怀敬畏,鉴定信念,砥砺前行,把握时代脉搏,用汗水谱写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审稿:倪凤英 网络编辑:韩月)